查看原文
其他

快来!搭上这班开往春天的列车

徐旻禾 当代陕西 2022-01-09

2019年前两个月,招商局集团组织“长安号”入境就有2635车,折合64.3列,再加上中亚出口的14列,总贡献78列,算下来即使在春运期间,平均每天超过一列“长安号”往来。

去年,“长安号”国际货运班列共开行1235列,是2017年开行量的6.37倍,还创下重载率、货运量全国第一的成绩。

全文2271字,阅读约需5分钟。

快!“长安号”的特质

2000吨油脂,装满了“长安号”首趟回程班列。

3年前的春天,这趟回程班列开进了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仓库,不久后就进入西安市民的厨房。

作为首批进驻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企业,爱菊把厂房建在铁路旁。

而在3000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,一家粮油企业也把铁路修进了厂区。

掣肘爱菊壮大的原料关,恰恰是阿拉木图的企业最富余的资源,“长安号”的开行,让合作有了实现的可能。

借助“长安号”,爱菊在哈萨克斯坦建设30万吨油脂加工厂,设立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。园区年处理菜籽30万吨,产油脂16万吨,储备能力达4万吨,配套有150万亩的种植基地。

中粮集团、益海嘉里也瞄准了“长安号”的运力,设点西安港,进口粮油产品。

一趟趟“长安号”,装载的不仅是“舌尖上”的福利。2018年,“长安号”从比利时运来160辆沃尔沃汽车,丰富了陕西贸易门类。

凭借丰富的路网资源,“长安号”运回的货物终点不仅仅是西安,还将发到广州、成都等55个点的货主手中,直插进了一些已经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。

舍近求远选择“长安号”,不少货主都在心里算明白了账。

按照规定,中欧班列必须整车入境。由于中外铁路关于一趟班列车数的要求不同,以俄罗斯为例,一趟列车62车,在入境时超过了中方41到50车的标准,就必须打散。

这样,剩余的集装箱将不能纳入中欧班列,也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措施。被甩下的集装箱就要在口岸等待再次集结,时间成本、堆放成本巨大。

招商局集团在口岸集结班列,形成班列滚动,满一趟发一趟,减少滞留费用,降低时间成本。2019年前两个月,招商局中外运物流西北有限公司进口班列78列。

时间就是金钱。一个在西安做板材生意的客商,原来销售1000方板材,一方赚300元,因为怕断货,还要压货,增加了仓储成本。而随着“长安号”的高频次、常态化运行,一年可以销售1万方,每方赚50到100元,他的利润也是翻番的。

快!“长安人”的效率

2013年,首趟“长安号”要运送一个石油钻井平台,拆分成1150件的货物形制不一,大小各异。

留给“长安号”装载加固负责人刘强的时间不多,十天内他们一边等待货物从甘肃运抵西安,一边根据图纸做方案,最终用“七巧板”的模式,把较大的货物和较小的货物重新组合,提前一天半加固完毕、整装待发。经检测,超偏载值不超过100毫米。

“长安号”要跑出年开行1235列的往来速度,需要多方共同协作。

作为国门的守卫者,西安车站海关监管科科长乔科和同事也在为“长安号”服务。

每一趟货物进入中心站,海关查验人员就要根据布控指令,对货物的品名、规格验明正身,并查验是否夹藏其他违禁物品。“集装箱就像一个个20吨重的鞋盒子,找到某一个‘鞋盒子’就需要翻倒全部集装箱,吊车‘一抓’就是几百块,而且对货物安全也有损害。”

为保证高效通关,西安海关创新制度,在每个集装箱进入中心站之后为它“贴上”电子运抵信息,一下就可以找到需要查验的“鞋盒子”。

对于粮食、板材、汽车等大宗货物来说,成本降低更为明显,以前按照规定,一个集装箱就需要一个舱单。现在,通过舱单管理系统将原来的多个舱单合并成一份舱单,减少了企业申报和时间成本。

2018年,西安海关共向口岸海关申请实施“舱单归并”47次,将原需申报为1482票的货物缩减为53票,报关量和通关费用降低了96.4%。

一趟趟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局集装箱中心站驶出,在它东边的新丰镇车站成为列车货检的第一道关口,保障着列车安全运行。

作为全国第一编组站,从义乌、苏州、武汉、重庆、郑州开行的中欧(亚)班列都要经过新丰镇车站,然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。

新丰镇车站副站长党军明告诉记者,“按照编组计划,提前确保陇海、宁西、太西和西康线畅通,货检、列尾等技检作业的组织等都实现科学调配,优先保障了中欧班列的正点运行,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。”

快!“长安商”的集聚

去年5月,京东发起的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电商物流专列从德国汉堡抵达西安。

从列车发车起,一节节集装箱就变成了铁路上的“移动仓”,商家在途中就可以销售,到了中国后则直接发往各地的保税仓,不需要再转运、拼货和长时间清关等。

配送时间由原来的45天,压缩至15天,真正实现“海外仓”到“保税仓”的无缝连接。

现在,京东物流每周都会从汉堡、杜伊斯堡等欧洲城市将跨境商品发往西安,让“长安号”的目的地西安成为了跨境电商物流的中心,更多进口商品通过西安,走向全国各地。

“长安号”让不沿海、不靠边的陕西,再次站在对外开放前沿,骤增的贸易流量开始引导产业加速聚集。一大批企业选择“安家”西安。东南沿海的产业快速聚集,一路向西。

去年,在深圳打拼五年的冯建军把公司搬到西安,销售市场也从港口国家转到内陆国家,也是瞄准了“长安号”的运力。

今年1月,首批在西安制造的1100台电脑液晶显示器通过中欧班列,前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,货值10万美元。

冯建军告诉记者,前期因为公司韩国客户多,所以企业主要以青岛为出口点。随着“长安号”一路西进,运输频次加大,公司借助“长安号”,将市场推进到中亚、欧洲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地区和国家。

目前公司出口额每月约为四五百万元人民币,在搭乘“长安号”中欧班列后,交易额将达到1000万元甚至2000万元人民币。

今年,冯建军的公司出口量可达30万台以上,产值3亿元。

在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曹工权看来,这个项目为“长安号”提供稳定的货源,实现了通道、贸易和产业的良性循环。

推荐阅读

“灵芝” ——一位贫困群众脱贫自述

一年“工资”不够买一条烟

信仰如磐 使命如山

编辑:刘芯靓

编审:高伟

来源:《当代陕西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